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九章 铜工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九章 铜工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钟粟明白,除了开办书院这样的公益事业,大宋朝廷不可能拿钱支持他干别的事情。

    在铜厂的开办上,他当初就跟张潜说过,要和大宋朝廷二八分成,现在终于可以实施了。

    当第一批铜出来的时候,他要请求大宋朝廷和他二八分成,收益的八成自然是朝廷的,但那两成自然要用于开办书院。

    听起来和大宋朝廷讨价还价有些搞笑,但这个事情还真成了。

    宋哲宗还是很痛快的,居然没有继续砍价,提出一九分成这样的要求,倒是出乎了钟粟的意料。

    这个分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利润分成是一回事,商品分成又是一回事。

    如果是一般的商品,自然要选择分钱合算,可这是铜啊,铜本身就是钱,甚至比钱还要值钱。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历朝历代在铜钱铸造上都动了不少心思,因为这里面有个问题。

    铸造一贯铜钱,往往需要付出差不多两贯钱的成本,这样的情况,很快被在民间的高手发现了。

    他们动了心思,将铜钱直接熔炼为铜,这样一来,反而可以用钱来赚钱。

    这样干的人多了,市场供需就出问题了,造成的结果就是朝廷不得不继续加量发行铜钱来解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大量的铜钱开始泥牛入海,钱慌则不断开始扩大。

    这种事情朝廷极为忌惮,但偏偏就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抓一批杀一批,很快会有另一批铤而走险。

    到了后来,不但自己治下的老百姓会这么干,周边的国家都盯上了这个暴利生意。

    这些二鬼子千辛万苦,骗取大宋老百姓手中的铜钱,然后运回自己的国家。

    朝廷注意到这个情况后,又开始限制铜钱出口,比如对边地百姓的交易,为了限制铜钱外流,给他们的货币便以布帛之类的等价物充当,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优良传统得以继续发扬。

    当然朝廷还会实施另一项政策,那就是不再使用纯铜铸造钱币,而是掺入其他金属,尽可能降低铜的纯度,让熔炼铜钱变得无利可图。

    这样一来,历史上就出现了青铜、黄铜、白铜等铸造的铜钱。

    确切地说,黄铜钱一般使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青铜钱则是用铜锡合金铸造,白铜钱则用铜镍合金铸造等等。

    本来解决铜钱流失,市场稳定,不是个太困难的问题,但当时的官员就是搞不懂,最后只能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法子。

    他们始终不明白,这里面的核心其实是维持货币的币值,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当因为愚昧无知,为了维持稳定,他们还要人为打压币值。

    相对而言,大宋王朝还是比较聪明,居然发明了纸币。本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手段,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就被扼杀。

    不过,发行纸币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毕竟纸币优缺点都存在。

    正常情况下,纸币基本可以代替贵金属货币,但如果发生了特殊情况,比如经济危机、战争,纸币立刻会丧失货币功能,甚至还不如纸。

    钟粟虽然明白货币发行的原理,但他还不至于异想天开到对大宋进行货币改革,这项工作真正说起来,恐怕比王安石变法的成功率还要低很多,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既然如此,那就老老实实为大宋朝廷提供铜吧,尽量弥补大宋的钱荒问题再说。

    钟粟非常清楚,自己为大宋炼出的铜,几乎都是要进入铸币厂的。

    自己截留下来的这部分,他早就想好了,后世的铜工艺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况岭南一带还有不少锡器匠人。

    从加工难度上说,锡的熔点低,加工起来容易许多,但只要加上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铜还是可以加工的。

    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铜比铜钱值钱,如果加工成铜工艺品,那价值更是会大大增加。

    钟粟的计划是,大宋人不是崇尚读书吗,那就干脆向文化靠拢,向知识阶层靠拢。

    复杂产品暂时先不考虑,铜镇尺总能加工吧,异形的也不考虑,先加工成铜条,然后精心打磨一番,最后在上面镌刻上苏东坡这些名人的书法作品,价值自己还可以继续增加。

    这样的产品,对于不差钱又有炫富需求的高端人士来说,简直就是居家、旅行、装的不二选择。

    先从简单的入手,以后再慢慢往铜笔洗、铜笔架等方向发展。

    等文化类产品开发到了一定程度,然后再选择一个方向,继续拓展铜制品的魅力,照这样的思路搞下去,不赚死这些有钱人的钱才怪。

    ****************

    第一批铜终于出来了,钟粟看着这些铜臭味十足的铜锭子,几乎都要飘了。

    “钟使,这湿法炼铜得到的铜粉纯度就是高,熔炼都方便了很多,照这样下去,比原来的炼铜方法提高七八倍还真不是问题。”

    孙大匠眉飞色舞地说道,他现在已经彻底无语,方法简便、出铜率高、纯度也高,想挑出毛病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