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九章 总算来了(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九章 总算来了(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燕儿几个人一阵狂奔,很快就走完了一半路,再走下去,很快就要追到惠州了。

    由于走得太着急,马儿快吃不消了。

    几个人便暂时下马休息,好在南方处处有山有水,这里有几处溪流。

    两名捕快将马集中到了下游去吃草喝水。

    曾捕头出发前也准备了干粮,这时候拿出来大家先随便吃了几口。

    “你说咱们就这么一直追下去吗?”

    曾捕头跟燕儿商量着,对于这种百里大追踪的行动,曾捕头参与过的次数并不多。

    “那是当然,追下去自然是有好处的,就算找不到,咱们也可以求助惠州府,

    你要知道,钟大哥去惠州可是有重要事情的,到时候惠州府衙不会袖手旁观,说不定能从他们那里知道更多的情况。”

    “燕儿姑娘说得有道理啊,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如果一路之上没有什么发现,干脆一直追到惠州府。

    这件事情,迟早都要想惠州说明情况的。”

    人马暂时歇息了一会儿,几个人再次出发。

    他们把随身携带的葫芦灌满清水,以便路上随时饮用。

    就在燕儿灌水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小溪边的一块大石头下面,似乎有东西。

    心念一动,燕儿立刻再到石头跟前,用手一探,居然是一片布料。

    “曾捕头,赶快来看,这片布好像是钟大哥衣服上的。”燕儿带着惊喜喊道。

    “什么,又有发现了?”

    曾捕头接过布片看了看,的确像是从衣服上扯下来的。

    这已经是第二次发现标记了,如果说第一次可能是有人乱画的,但这件布料确是实实在在钟粟身上的。

    燕儿这个小秘书服务了钟粟一路,自然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燕儿心里一阵激动,这块布片的出现,说明钟粟活着的可能性非常大。

    两人看了又看,曾捕头又想到了一个情况。

    “燕儿姑娘,你可曾想过,如果说这片布是钟先生从自己衣服上撕下来,然后给我们指路,

    那树上的方向标识也是钟先生留下的吗?”

    曾捕头这么一说,燕儿也马上明白了。

    想从衣服上撕下一片布来,或许有可能,但如果说钟粟有机会在树上刻画标记,恐怕可能性不大。

    如果真能够在树上刻画标记,是不是逃跑都有可能。

    根据现场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做事非常谨慎,钟粟想要摆脱视线做手脚必定非常困难,那树上的标记又是怎么回事?

    两人想到这里,一时之间又没有了头绪。

    “你说有没有可能是谁在帮我们,那个刻在树上的标记就是他留下的?”

    燕儿想到了自己闯荡江湖的经历,江湖中人就有这样的习惯。

    “这也许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但没有人帮我们啊,反正我是想不到是谁。”

    “我也跟钟大哥好些时间了,他的朋友我大多都知道,还真想不到是谁?”

    “不管这些了,咱们还是一路追下去吧,这次我们走慢一点儿,说不定还会有标记出现。”

    曾捕头提议道,燕儿也点头表示同意。

    剩下的路程不足一半,他们也不再着急着赶路,开始一路走一路搜索,可一路到了惠州城门口,居然再也没有任何标记出现。

    “到惠州城了,现在该怎么办?”燕儿看着曾捕头问道。

    “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先进城去州衙吧。”

    曾捕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半道上虽然发现了一些痕迹,但到了惠州城,线索再次中断。

    他现在也很是担心,钟粟可是在河源县失踪的,听燕儿所说,钟粟这次来惠州,可是有艰巨的使命。

    如果进来惠州府衙,自己就代表着河源县,似乎有些不好交代,惠州知府的一顿斥责恐怕是免不了的。

    但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现在根本没办法逃避,如果失踪的是个小人物也就罢了,可偏偏还是个大咖。

    ****************

    州衙之中也是弥漫着一股奇怪的空气,根据前来颁布敕令的内侍所说,钟粟出发的时间比他们还早一些,

    他们一路穿州过府,也没有看到钟粟一行人的踪影,可到了惠州府衙,才发现钟粟还没到。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问题,虽然大宋朝廷要求钟粟即刻赴任,但山高水长的,路上有所耽搁也很正常。

    所以他们一颁布玩敕令,稍事歇息也就带着惠州知府送的红包回京交差了。

    可现在大家左等右等之下,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惠州知府何文运也有些着急了,采铜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真耽搁了,他是惠州府的一把手,还是逃不脱责任。

    如果钟粟真在惠州境内出事了,他也逃不脱治境不严的罪名。

    跟何知府相比,心里更着急的是苏东坡,明明自己对情况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