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投重饵钓大鱼(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投重饵钓大鱼(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一处美轮美奂的园林中,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人,面对一面镜子般的人工湖而坐。

    这人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鱼竿,仔细看去,鱼竿的尽头悬着一块超大的诱饵,居然是一整只鲜血淋漓的兔子,从不断渗出的血水可以看出,这是兔子应该是刚刚宰杀的。

    一些鱼在围着这个巨饵打转转,但却因为鱼饵太大,根本就无从下嘴。

    少数鱼狠命地尝试着撕咬兔肉,但斗笠人就像没看见一样。

    斗笠人一点儿而已不着急,倒是身后站着的一个人有点着急了。

    这个人全身黑袍,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天气还没凉下来,这个人已经热得汗透重衣,虽然很是着急,但却一声不吭,丝毫没有脱下来的意思。

    钟粟如果看到这幅场景,一定会用最凶猛的词语去赞颂,两人装得一手好。

    半个时辰过去了,兔子的鲜血也流得差不多了,但始终没有被鱼儿吃掉,只是被啃得丝丝缕缕。

    “换饵。”斗笠人终于出声了。

    两人身后突然掠出一条大汉,先将鱼竿上兔子取下,然后从旁边的笼子里面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大汉没有用任何工具,徒手就将兔子拍死,然后硬生生地将兔皮剥下来,顺手就穿在了鱼钩上。

    大汉做完这一切,马上一阵风般地消失了。

    黑袍人看到这里,身子动了动,但还是没有出声。

    “早就给你说了,情况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偏偏不听,现在是不是觉得很被动啊?”

    斗笠人头也不回地说道。

    “秦先生说得是,学生的确低估了,才出了这样的昏招。”

    黑袍人欠身回答道。

    “想好了该怎么做吗?”

    “还请秦先生指点迷津。”

    “昏招也有昏招的好处,你要想办法把昏招变成对你有利的奇招,明白吗?”

    斗笠人带着教训的语气说道。

    黑袍人一言不发,显然是不能领会斗笠人的意思。

    “要学会动脑子,不会动脑子,你永远就那么几个昏招,都给你说了多少遍。”

    “秦先生教训得是,学生愚钝,这个昏招变奇招……”

    “既然已成昏招,当然就要补救,不管怎么样,你是占据主动的,想要补回来并不困难。”

    “秦先生说得是。”

    “你的昏招恰好证明了你的愚钝,与其露之以强,不如示之以弱,以后你要做的就是蛰伏待机,只要你能够明智一次,一出手就是狂风暴雨,就可以将对手彻底击垮。”

    “秦先生高见,学生算是明白了。不过,对方现在是越来越强了,如果继续等下去,我怕越来越不受控制。”

    “你明白什么了,你什么都不明白,现在就是要让他越来越强,越强只会越大意,到时候,他的不就是你的?记住,他现在就是在做嫁衣。”

    黑袍人一惊,想想那些财产,实在让人眼红,靠着自己的那点薪俸和灰色收入,恐怕很难做到。

    如果能据为己有,哪怕衣锦还乡都不是不可以。

    “别胡思乱想了,回去在好好谋划谋划,一定要善于找到机会,行动之前告诉我。记住,永远不要轻视你的对手。”

    斗笠人已经看出了黑袍人心动的样子,再次警告着。

    “学生谨记秦先生教诲。”

    黑袍人说完,行了一礼,便准备离开。

    突然鱼竿出猛地一动,斗笠人急忙收竿,由于用力过猛,鱼竿已经呈现出一个很大的弧度。

    鱼竿的尽头,显然有一只大鱼。

    眼看鱼竿面临折断的危险,之前的大汉再次鬼魅一般地出现,一步跨入水中,踩上一段枯枝。

    一把抓住鱼竿尽头处,尽力往岸上一甩,果然是一条大鱼,足有三四十斤重。

    “看到了吧,这就是机会,一只兔子不是什么问题,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条大鱼。想钓到大鱼,线未必要长,但投放的饵一定要足够重。”

    黑袍人暗暗吃惊,再次行了一礼便匆匆离开。

    斗笠人转过头来,看了看黑袍人的背影,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黑袍人走后,斗笠人咳嗽了两声。

    “主人,你有什么吩咐?”之前的大汉再次神秘地出现了。

    “让黑狐去盯着他,随时报告情况。”斗笠人沉声说道。

    “如果他擅自行动呢?”大汉问道。

    “他这次应该不会擅自行动了,但如果真有什么动作,那就制止他。”

    “好的。”大汉摇了摇头离开了。

    ﹡﹡﹡﹡﹡﹡﹡﹡

    嵩阳书院。

    一场关于理学精义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钟粟作为山长,自然要和杨时等人一起,认真听取这场讨论。

    对于二程理学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存天理,灭人欲”,钟粟一开始并不感冒。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