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天子 > 明天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天子 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

    内阁的调整,并非说仅仅是敲打名单就行了。

    甚至说到了现在,调整才刚刚开始。

    内阁的变动,带动了六部的变动。而六部的变动,又会引起天下各地的变动。杨荣之死,引起的官场动荡。还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这种动荡,已经压制了好几年了。

    太皇太后从宣德十年以后,就对官场上大规模人事变动,采取压制。

    所以朱祁镇对这种变动,也是第一次应对。

    他也不得不承认,其中这样大规模人事变动,并非掌控在朱祁镇手中,而是掌控在杨士奇手中,准确的说,是掌控在内阁的手中。

    特别是在王直这个吏部尚书进入内阁之中,新到任的吏部尚书还没有到位,恐怕即便刚刚上任,也未必有什么话语权。

    所以,朱祁镇所能做的仅仅是通过掌握内阁。来掌握这种变动。

    唯一让朱祁镇庆幸的,最少以张辅为首的勋贵,朱祁镇还是有把握的。

    对张辅,胡濙,朱祁镇不用担心,因为这一次人事变动之中,他们两个人参与程度不高。但是对杨士奇,杨溥,王直,曹鼐,马愉。朱祁镇就要一一召见了。

    对于杨士奇,朱祁镇不需要特别关注。

    因为朱祁镇之前与杨士奇的接触都很密切。因为很多政务之上,杨士奇是朱祁镇绕不过的人。

    朱祁镇几乎是三天两头的召见,杨士奇。

    杨士奇也习惯了,在宫中乘坐步撵,这是朱祁镇对杨士奇的优待。

    所以,朱祁镇的谈话重点就放在杨溥,王直,曹鼐,与马愉身上。

    朱祁镇决定将召见大臣的地点,放在乾清宫之中。

    首先是杨溥。

    虽然杨溥也列在三杨之中,但是朱祁镇与杨溥的接触并不多。与杨士奇的沉默老辣,杨荣在军事方面的权威相比,杨溥就好像是隐形人一般。

    甚至朱祁镇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三杨之中,还有杨溥这个人。

    但是今日朱祁镇与杨溥谈了好几个时辰。

    本来是朱祁镇问,但是后来变成了杨溥说。

    对大明各种弊政,杨溥都如掌观文。让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三杨列位在一起,绝非是浪得虚名。

    杨溥的能力,当一个首辅搓搓有余。

    只是可惜的是?

    有时候英杰之辈,都是一批一批的出现。

    杨士奇也是将黄淮掀翻,蹇义都熬死了,才有出头的机会。而杨溥却未必有机会将杨士奇熬死了。

    甚至朱祁镇有时候想,如果杨溥再年轻十岁。朱祁镇就不用担心,杨士奇离开之后,内阁首辅的问题。

    只是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到某个高度,并非能力不济,只能说时也运也。

    朱祁镇话锋一转,说道:“先生分管吏部,却不知道有何主张?”

    杨溥说道:“臣别无他事,只是有一件事情,陛下要留心。”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杨溥说道:“而今陛下亲政,万象更新,臣以为应当京察了。”

    朱祁镇听了杨溥如此一说,一瞬间耳边似乎有磨刀的声音。

    京察乃是大明的文官考核制度,从洪武年间就有。分外内察与外察,分别考察京官与地方官员。

    但是京察本身,也是一把权力斗争的利器。

    特别是在晚明时候,东林党将京察的监察作用,全部废除了,当成了一把杀伤政敌的利器,一瞬间激化了党争。

    而今京察还不像晚明一样。但是他本身具有的政治属性,却不可能剥夺掉了。

    甚至杨士奇在正统元年展开的京察,固然将朝廷的政治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达到了京察的目的,就是举贤去不肖。

    但是同样也巩固了杨士奇的权威。以至于杨士奇有远朝于寻常首辅的权威。

    杨溥今日提京察的意义何在?

    就在杨溥所说的亲政两字之上。

    言下之意,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杨士奇得重用与太皇太后直接有关系,而今太皇太后退位,皇帝亲政。那么杨士奇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

    甚至杨溥这一句话之中,有没有想取杨士奇代之的暗示。一时间朱祁镇也不确定。

    不过杨溥不甘于在杨士奇之下,想借此京察大计,竖立自己的权威与班底,却是一定的。

    朱祁镇自然有些心动。

    但也仅仅是心动而已。

    倒不是朱祁镇对杨士奇有多不满,而是他知道,在首辅更换的时候,有他插手的空间,好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但是朱祁镇也很快就放弃了。

    也不是朱祁镇对杨士奇多信任,而且眼前的事情太多了。麓川战事还没有平息,去岁大水,灾民本来就嗷嗷待哺。直隶省的建立,还有诸多的治水工程,可以说千头万绪。朱祁镇不想在朝廷上另起争端了。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