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明末求生记 > 明末求生记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七章 天下形势如山崩(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求生记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七章 天下形势如山崩(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七十七章天下形势如山崩

    曹宗瑜听了张轩的命令,立即领命,就将一直作为攻打的洛阳的主力,也就是先期到达龙门的曹宗瑜所部,南阳襄阳等地的驻军,交给了张轩。

    随即带领着,少有上阵的后军,也就是南京,西京禁军立即北上。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

    张轩将曹宗瑜的班底掌握住了。

    张轩与曹宗瑜的根本班底,都是张轩的嫡系人马。

    张轩当初与曹宗瑜如左右手,任何人都知道曹宗瑜是张轩麾下第一人。也就是说,张轩的嫡系将领,与曹宗瑜也是很熟悉的。

    当时张轩一旦不幸的话,曹宗瑜是能代替张轩掌控张轩本部人马的。

    但是这种情况,在张轩引入了不少外系将领之后,却有一些变化,但是曹宗瑜作为张轩嫡系之中影响最大的人。

    也是有很多人跟随的。

    以曹宗瑜的资历自然能指挥到南京与西京的军队,但是曹宗瑜在襄阳附近一手训练的大军,就落到了张轩的手中。

    增补大批军官之后,恐怕曹宗瑜回来之后,在这些军队之中的影响力,也不能与张轩相比了。

    曹宗瑜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

    他出兵不久,就与许都在彰德府汇合。

    也就是而今的安阳附近。

    洪承畴得到曹宗瑜渡过黄河之后,就立即撤退,与许都脱离接触。只是曹宗瑜一时间,对洪承畴也感到相当棘手。

    原因很简单,就是清军骑兵很多。

    在华北大平原之上,洪承畴麾下的数万骑兵,对阵曹宗瑜与许都两部联合十三四万人,不敢堂堂正正一战,但是偷袭粮道,骚扰后方,如是等等。

    想要滞留曹宗瑜行进的速度,却是非常容易的。

    曹宗瑜立即派向张轩求援,请求骑兵支援。

    但是张轩麾下哪里有骑兵支援了?

    大夏总共才三万骑兵左右,其中有一部分分配到了辽东,一部分就在曹宗瑜与许都军中,特别是许栋军中,许都与清军纠缠在襄城一线的时候,就有不少骑兵,否则根本纠缠不住清军。

    还有万余一直在张轩的身边,作为张轩的近卫军。

    番号就是临颍营。

    重建之后的临颍营,是张轩嫡系中的嫡系,武器铠甲火铳长刀,都是最好的。即便是最小的什长,也是讲武堂轮训过的。

    而为首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高元爵。

    高元爵这数年来,一直在讲武堂淬炼。虽然有不少本领,但是还是缺乏经

    验,故而以李本深为副将,辅佐高元爵。

    而高元爵的任用,也说明了一件事情,高杰在军事上的一线遗产,被张轩吃干抹净了。

    张轩也不是小气的人。立即向李定国下令,让李定国麾下的万余骑分别一部先去支援曹宗瑜。

    随即又在清军降军之中,挑选现成的骑兵,配上缴获的马匹,凑成了一支两万左右的骑兵。

    只是张轩近卫,张轩自然信任,但是这临时拼凑出来的骑兵,张轩却不信任。

    想来李本深是有本事让他们臣服的。

    如此,在加上曹宗瑜所部的骑兵,曹宗瑜麾下有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集团,也是夏军最大骑兵集团了。

    如果不是,北伐以来收编了不少降兵,这一支骑兵是万万凑不起来的。

    不过,张轩的命令虽然下达,但是各部骑兵聚集的时间却还要一段时间。

    而此刻,李定国已经大军进入山西之中,与王辅之合兵。

    只是合兵之后,王辅之就要南下去洛阳拜见张轩,张轩也为王辅之安排好新位置了,陕西总兵官,挂征西将军衔。

    也不算亏待了。

    只是除却他带到洛阳的三千旧部之外,其余的军队都要被李定国收编了。而陕西境内,张轩占据的不过,汉中,凤翔,陇西,关中这一带,至于甘肃,延安,青海,这些地方要么各地武装占领。

    有打的清朝的旗帜,也有打的夏朝的旗帜,甚至还有打得明朝的旗帜。

    可以说一时间纷乱如麻。

    最大一股自然是吴三桂了。

    这样的局面之下,王辅之只需守住就行了。北京决战,自然轮不到王辅之了。

    如此形式之下,以徐州为中心,洪泽湖以北的所有府县,都纷纷投降,有人向洛阳投降,有人向南京,扬州投降。

    高一功禀报罗玉娇之后,将扬州交给袁宗第,带着本部万人北上,几乎没有遇见什么战斗,所过之处,望风而降。

    唯独在归德打了一仗,却是侯方域决洪泽湖之事,被人传扬下去。

    为了安抚百姓民心,即便是侯方域投降也是不能。不过这一战,高一功根本没有动用本部人马,只用降军就攻下了归德城。

    侯家上下,一个也没有留下。

    侯方域也没有什么时间建立什么壮悔堂了。

    随即高一功北
>>>点击查看《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