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明末求生记 > 明末求生记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洪承畴定策(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求生记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洪承畴定策(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章 洪承畴定策

    多尔衮虽然催得急,但是洪承畴来的却很慢。

    等洪承畴来到摄政王府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半个时辰了。

    多尔衮见了洪承畴说道:“洪先生怎么来到如此迟?”

    洪承畴是一个闲职,在国史院之中。国史院地位几乎等于大明的翰林院。距离摄政王府并不是太远,如果洪承畴接到命令之后,飞速赶来,是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洪承畴说道:“臣为朝廷大臣,当有大臣体。摄政王相召,如果当街狂奔,未免惊动朝野人心。恐不利于摄政王。”

    多尔衮听了,顿时高看了洪承畴一眼。

    洪承畴算的很准,多尔衮急召他过来。定然是出了极需洪承畴来解决的事情。洪承畴必须表现出不一样的地方,才能让多尔衮看重。

    多尔衮见多了,溜须拍马的降臣。就吃洪承畴这样的作风,言语之间,又恭敬了几分,说道:“洪先生,南朝有变,却不知道先生有何教我?”

    随即将多铎的来信交给洪承畴。

    洪承畴看了之中,脸上波澜不惊,就好像是看一封寻常问候的家书而已。他放下书信之后,说道:“恭喜摄政王,贺喜摄政王。”

    “喜从何来?”多尔衮微微皱眉说道。

    “这一个一战灭了南朝的机会。”洪承畴说道。

    多尔衮听了之后,心中先是一愣。顿时感觉有些道理。心中暗道:“的确,如果此战大胜,能俘获南朝皇帝,的确是一个一战灭国的机会。”

    夏朝立国才几年了,内里看似安定,其实人心尚没有归顺,也就是说。罗玉龙一旦有失,最有可能的是南朝土崩瓦解。只是南朝绝非小视,气势汹汹的攻来,胜了有这么多的好处。

    但是能不能胜?多尔衮却没有一点把握。

    如果不能胜,恐怕关内所有的土地都不能保全了。

    多尔衮的毛病就是过于聪明,坚韧不足。面对这个消息,内心之中不免有些思虑过重了。

    洪承畴见多尔衮不能释怀,说道:“国朝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可,虽然南下以来,数次退兵,却也是非战之罪。对八旗精锐来说,宁于南朝野战,也不愿意攻城。”

    “而今,南朝舍却地利而来,欲与八旗会猎中原,岂不是正是八旗用武之地。南朝皇帝更是御驾亲征。将南朝命门交给国朝之手。”

    “这不是天赐良机,什么是天赐良机。”

    多尔衮叹息一声,说道:“洪先生说的对,但是南朝皇帝找机会,找的太好了。而今三王将兵在外。可用兵马不过京畿三四万左右。这又该如何应对。”

    “王爷缪矣。”洪承畴笑道:“南朝之兵,决计不可骤至。先前南朝准备入川,而今又决定北伐,但是大军行止岂能朝令夕改?且,南朝江北三镇,皆为外藩,想要调集外藩之兵,绝非一纸令旨就可以的。”

    “这些事情一一做来,最少要一月时间。”

    “这一月时间,足以先发制人了。”

    多尔衮说道:“先发制人?如果先发制人?”

    洪承畴说道:“可令十王留一将总理山东匪徒,先行渡过黄河南下,无须估计城池,就如当初破口之战一般。洗劫江北。拖延南朝准备速度。”

    “实在不行,还有一招。”

    洪承畴的眼睛之中,泛出狠毒的目光,说道:“王爷可以下令,十王决黄河。”

    多尔衮一听这话,心中顿时一惊,看洪承畴的目光,又有一些不同,暗道:“汉人的心就是毒。”

    两淮之地,运河,黄河,淮河纠缠在一起,别的不说,就水利隐患多,黄河是地上悬河,洪泽湖,是地上悬河。不管决那一个地方,都是千里良田化为乌有,恐怕洪水能直冲扬州城。

    死多少,就不用说了。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此洪水过后,夏军恐怕不可能越过这些洪水区北上了。甚至清军还可能攻占黄河以南几个城池,作为桥头堡。

    这个办法是毒辣了一点,但多尔衮不得不承认,很有用。

    有这一策打底,多尔衮心中也安定下来,厉声说道:“洪先生不要说了,百姓虽为南朝所有,但将来比如是我大清赤子,本王怎么能做出如此卑鄙的事情?”

    洪承畴立即说道:“臣失言。”

    洪承畴是一个人精,多尔衮言下之意,到底是什么意思?洪承畴岂能不明白。有些事情做的说不得,有些事情说得做不得。

    多尔衮问道:“山东之事,我倒是不是太担心的,但是大同城却是难打的紧。而今正是用兵之日,洪先生可用良策?”

    洪承畴说道:“王爷,可曾想过,向蒙古借兵?”

    多尔衮皱眉说道:“蒙古借兵?”

    后世所言满蒙一家,但是这个时候,满清与蒙古的关系并不是太好,只能说与一部分蒙古关系好。前不久,多铎还打了一次蒙古,让腾思机投降了,腾思机而今还在京中闲居的。

    双方
>>>点击查看《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