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明末求生记 > 明末求生记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求生记 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七章 废奴策

    张轩一边写一边改。顶 点 x 23 u s

    这是真正的大政。

    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如何稳定一个国家的根基,张轩之前没有想过,他之前所想的,不过是如何打天下。对于如何治理天下,并没有多想,无他,天下还没有打下来,现在想这些东西,不是太早一点了。

    而是现在江南抵定,张轩能多出一些心思来想别的了。

    汝宁的政策,能不能在江南实行。

    答案是不能。

    汝宁的政策好不好,好,但是想要在江南实行汝宁的政策。张轩在江南不知道要杀多少人。也不知道要遇见多大的抵抗,闯营不过是要银子,就别天下士绅抵触成这个样子。如果真像土改一样,遍及天下的话,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

    世界上最多的人,其实是那些中间派,对改朝换代,并不是太在意的。但是你如果要动他们的利益,却是万万不能的。说不定要闹到天下皆反的地步。

    没有可以镇压全局的实力,是做不得这样的事情。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有镇压全局的实力,又何必做这样的事情。既然能镇压全局,说明天下人大多都是已经认可了。也就是天下太多的既得利益者认可朝廷。

    这样一来,朝廷几乎在自损根基。

    这样的事情,如今将来打下北方的话,或许可以,毕竟北方连年战乱,几乎上已经是一片白地了,自然可以,但是在江南这样的地方,却是不能的。

    甚至要扩展到整个南方各地。

    首先张轩要确定自己要做大政是什么?

    是扩张,既得利益群体。

    扩张因曹营崛起而得利的人,而授田却是其中最简单粗暴而且有效的事情。

    取朝廷卫所来填曹营士卒的胃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即便如此,也就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毕竟并不是说朝廷之事。很多卫所已经与寻常府县一般无二,不管之前这些土地的主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但是已经是既定现实了。就不能粗暴的一刀切。

    “大明勋贵,以及大明世袭指挥使各级卫所官的田地。”张轩着圈定这一行字。

    其实在朱元璋的规划之中,各级卫所官以及大明勋贵是一个体系的,而后来的营兵募兵,反而是弄出来的东西。

    既然这个体系已经以自己的无能确定了自己的价值,那么就不要怪张轩将他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面,实现朱元璋给他们与国同休的承诺。不过,即便是这样。卫所体系四百多万顷耕地,即便是其中打好几个折扣,有一百万顷能真正的分下去,也足以收买数十万人的人心了。

    如果再加上北方荒芜的土地,将来可支配的土地数量,绝对不在少数。

    这才是国家政权可以支配的土地。

    张轩的思路发散开来,随即起身,在月色之下思考一件事情,如何让更多的人与曹营政权休戚与共。

    张轩努力思考,忽然一件事情闯入张轩的脑海之中。

    “奴变。”这个词汇在张轩耳边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到了江南之后,这样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

    但是张轩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奴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此刻,张轩才想深入了解这一件事情。

    而这个时候,鸡鸣声响起,原来一夜过去。

    张轩顾不得休息,叫人来打些凉水,立即将他幕僚之中的几个师爷叫了过来,这些人或许没有什么大才能,但是对各地的民风却是非常了解。

    张轩打起精神,一一询问,才知道情况与他想的有些不同。

    中国蓄养奴婢之风,从古代一脉相承,但是到了宋代已经比较少了。宋代奴婢多以雇佣制度。

    古代的奴婢来源大概有这几个来源。

    战争之中俘虏沦为奴婢,因债务之类,卖身为奴,还有因为犯罪打入奴婢,贱籍等等。

    而宋代战争沦为奴婢还有,而法律并不允许卖身为奴,也很少将人打入贱籍,但是宋元更代,却是一个大倒退,在明代之中,朱元璋继承了不少元朝的规矩,其中就保持了不少元代的制度。

    比如奴婢制度。

    明代朱元璋赏赐功臣,就有不少奴婢。开国之战,就有大批色目人奴婢。而在之后的很多事情之中,也有大批人打入奴婢,比如建文旧臣,宁王之乱的参与者等等。

    这还是官奴婢。

    当然这还是一方面,单单是这个还形成不了如此庞大的规模奴仆。

    明代因为士绅的免税额度,有大批百姓将田亩放在士绅的名下,这个事情被称为诡寄。但是假做真来真做假。时间一长,这种这情况就成为事实。

    明代蓄奴之风,非常兴盛,几乎有名有姓的士绅,都是家蓄数千奴仆。而江南文风鼎盛,士大夫之多,天下数一数二,更是激化了,这种矛盾。

    蓄奴之事与侵占田亩之事几乎连在一起。

    
>>>点击查看《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