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问鼎春秋 > 问鼎春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 一乘之师(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问鼎春秋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 一乘之师(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糜子收完之后,原本葱郁了半年的农田就像是掉光了头发的工程师的头顶一样,变得萧瑟起来,萧瑟的景象再加上着实无事可干,所以在工业文明把人类从一年四季转化为一周七天之前,秋高气爽的时候,总是寄托了格外多的优思,以至于后世的人们翻开诗集,大半本都是秋天写出的。

    郁生自问是写不出诗的,就更不用说赋这种更高难度的文学形式了,但是人的思绪总是要寄托的,特别是当这种思绪变成了现实需要的时候,无论是怎么样的一种形式,他都决定先把自己的意志散发出去,他不知道,这样的传统能不能流传下去,但他知道,只要能够符合主流需求的宣传,一定要加大力度宣传。

    郁生穿的很郑重,事实上,在郁邑完全归于他的账下后,售卖各种美食、精巧的器物所换取的财货,除了远远不断的购进必须的矿物之外,这身素白的绢衣,便是花费最多的物件了。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郁生站在祭台的最高处,俯瞰着终于完全属于自己的郁邑,不由得想到了兴,对他来说,兴是第一个完全臣服于自己的郁邑人,而现在,他这些摆脱了郑氏归于郁生的老乡们,正将自己刚刚用丰收的糜子换取的麻布套在身上,今天君子用一人一斗面粉的价格,让所有的郁邑人跑到略费些教程的远山上,着实不知道是为了些什么。

    远远的,他们望见半山之上,一座飞檐拱角的亭子中,一席深黑色长袍的君子面如沉水,站在那里,背对着郁邑,望着亭子外面的两方小小的墓碑,久久不语。

    在亭子两侧,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少年,居左的看上去年岁更长,一袭黑衣,怀抱着一柄看上去比他个子还要高出一点长剑,略显瘦削的肩膀不断地抽搐,但仍旧倔强的挺直了自己的腰背,想要在无数环绕的大人中,展现自己的存在。

    右边白衣的童子仍旧顶着看上去有些可笑的总角小辫,怀抱着一大卷书简,一袭白衣,瘦小的身材在一众成人的环绕下,就像是少室山清晨的一缕烟雾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而角亭之外,已经被无数的财帛武装到牙齿的步卒队成员们身着铜甲,像是摊戏中描述的金甲仙人一般,拱卫着整座亭子,高处,总算是人手一具弩机的弓手们在智的率领下,逡巡着四周的一举一动,威慑四方。

    人,一点一滴的从郁邑的各个角落汇聚了起来,每个人都在小声嘀咕着,就像是水滴一点点汇聚在了角亭的四周,渐渐地,角亭四周就像是汇聚了海水一般,人声,潮起又潮落。

    终于,站在角亭中的郁生举起了自己的手,就像是九天之上的神邸一样,平息了海水的沸腾,转生,望见了数千低垂的黔首。

    对不起了,这个亲亲尊尊了几千年的天地,从这里开始,这个民族,这块土地,将由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屌丝们,接手了。

    郁生点点头,一大早便起床将自己的发虚整理的一丝不苟的计叟便缓缓地走到了前台,展开了绣有四章的华丽绢帛,成周雅言化作涓涓细流,传入每个郁邑人的耳朵里。

    “惜哉兴氏父子,为兴王事,瞬乎殒命,以致家尚有幼子,矜寡;然则君子慈仁,今日起,兴之幼子伯易,幼女喜儿,皆为君子假子!”

    “小子谢过君子!”已经努力维持着自己家中顶梁柱的伯易尚能勉强凭借着自己少年的中二气息微微行礼,背对着郁邑其他人,把小脸皱成了菊花;年岁更小的喜儿则直接就冲到了郁生的面前,也不管多少人看着自己,眼睛鼻涕便不要钱似得的糊在了郁生的据服上,而郁生也只好摩挲着这个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和自己的哥哥相依为命的小女孩的脑袋,心疼着自己价值百金的据服。

    计叟华丽的辞藻很快便消逝在了中岳的山风当中,他只是相,悼念的事情他可以主持,但赏罚之事,仍旧属于郁生,数千人炽热的目光就像是要为郁生镀上一层金边一般。

    就连抱着郁生大腿的喜儿都感受到了这份炽热,默默的收住了自己的眼泪,郁生拍了拍小丫头的脸颊,清了清自己的嗓子,便走到了前台。

    “本次戡乱,步卒队勇猛向前,斩获八级,俘获甚多,步卒队队正计成晋爵锐士,授田五十亩,免除劳役!”郁生淡淡的将自己的第一个任命发出,几千人轻微但又澎湃的议论声中,计叟将一顶漆以丹青色的单梁冠固定在了自己的儿子头顶。

    “步卒队其余人等,晋升为中卒,授田十亩!”郁生面无表情的继续将自己从郑氏剥离出来的封赏给自己麾下的将士。

    兴奋不已的步卒队齐刷刷地学着自己的队正单膝跪地,虽说仍旧是卒,没有权利束冠,但是多出的十亩的地,再加上君子新近推出的几项农事创新,用不上几年,一个人丁旺盛的家族就在眼前。

    郁邑的民众低声的议论慢慢变得激动起来,虽说郁生一次性免除了整个郁邑新垦土地三年的赋税,但是整整十亩已经耕耘多年的熟田,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就像是后世拆迁户一般,着实令人羡慕。

    “郑氏宗家子弟冲击乡寺时,弓手队毫无建树,然仍旧能够恪守本职,不致溃散,功
>>>点击查看《问鼎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