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问鼎春秋 > 问鼎春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一章变化(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问鼎春秋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一章变化(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这是最起码的认识,之前,郁生一只觉得自己的优势主要是在生的好,君子大义像是一柄锋利的上方宝剑一般,掌握在他的手中,虽说对付郑太公这样的老奸巨猾还有一定的问题,但至少能够保证自己处于一个不败之地。

    但现在,郁生突然发现自己前世作为工程师的知识却成为了天平上最重的一块砝码,原本只能算的上是墙头草的郁邑国人,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毫不犹豫的将自己阜草一样的命运,交到了郁生的手中。

    在这些几千年前的人看来,能够毫不犹豫向昊天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能够战而胜之,郁生的地位基本上已经超过了一般的领主,在很多人看来,基本已经和上古的圣君们是一个档次了,虽说不至于像伏羲王那样演化万物,但仔细想想,禹王最大的功绩,也是引水啊。

    郁生自然没有这样的觉悟,要是被几千年后的读者们看见,那将是何等的卧槽,说不定无数的读者会拍着桌子指着枫叶的鼻子,大骂无耻之徒!

    但这个时代的国人,似乎对可以改变身边样貌的人格外的崇拜。

    别说普通的国人,就连性子无比狷介,漂泊大半辈子的穆尚都对郁生恭敬了起来,学富五车的他虽说还是每天给一众徒卒教授几个大字,但态度上却明显变的一丝不苟了起来,甚至白天也不再笼着自己的双手在郁邑瞎逛,而是带着郁邑其它粗通文墨者一道,帮着计叟一起,几乎是义务的将计叟和郁生口述的法条刻画在木渎之上。

    简陋的郁邑寨墙很快就被一块块崭新的木渎遮蔽住了,只是随着木渎的延伸,郑太公原本还算得上是慈祥和蔼的苍老面孔,越发变得阴鹫起来。

    木渎从寨门朝四周扩散的速度很快,但没等郁生将徙木立信的成语安插到自己身上,整个郁邑便已经为他马首是瞻,南坡上,高的树木变成了徒卒亲眷们的屋舍,低矮的灌木成为了灶台里的火焰,而被郁生按照记忆随手修改过的犁深深的楔进了泥土当中,将整个南山开垦了出来。

    兴现在叫郁兴,这是某个实在不想让自己的部下和阿猫阿狗一个德性的贵族想出来的方法,他像是不要钱一样,将自己的姓送给了除计成之外的每一个徒卒,于是乎,郁邑中第一大豪族,在短短几天之内,由郑变郁。

    整个郁邑都在变化,除了依旧死气沉沉的郑氏宗家,原本被绿色拥塞在溪谷里的郁邑像是突然间阔气起来的瘦子,每一天都在向绿色的嵩山索取着土地,每个人都不再节省自己的力气,因为君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三年,三年之内,郁邑不会限制垦荒的土地,而且,每年秋天,只要缴够粮食,每家每户,都能获得爵,赐姓,家里的娃子,就能送到乡舍去,每晚和王师家的孩子一样,学上几个大字,晓得天底下的最要紧的学问。

    只是不知道君子又染了些什么从王都传来的毛病,新开的土地全然不许再种糜子,而是全部种下了小麦,虽说这个时节再种糜子着实有些晚了,产量也不一定有多少,但毕竟是主食,而麦饭这种嚼不烂的东西,一般人家也就当个零嘴,骗一下家中总也吃不饱的小孩子罢了。

    郁邑人在咕咕叨叨,却还是照做了,这还不算,君子似是有洁癖,乡邑四周立起了不少的棚屋,从此之后,再没有人敢在四野之地随便便溺,一时间,郁邑人每天起早抢厕所到成为了四野之地的一道风景。

    天气一天天从温润变成了微热,就像是躁动的郁邑一样,每个人都在忙碌,计成带着自己的步卒队配合着郁智带领的弓手队,每日在丛林中狼奔豕突,为劳累的郁邑人带来宝贵的脂肪和蛋白质,所有的人都盯着自己眼前的活计,除了日常憋在屋子里写法律的计叟,没人注意到,一直像个跳梁一般的君子慢慢的淡出了所有人的视野。

    不仅是郁生,就连一向主持郁邑乡老郑太公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一时间,郁邑的土地上,陷入了真正的自然经济,君子,乡老,全部被自己的欲望挤到了看不到的地方,欣欣向荣,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且不说无数生人面孔进进出出的郑家本宅,郁生倒是再一次变成了上辈子那种把自己藏在办公室里面的技术宅,无数的木工物件被搬到了乡舍的院子里面,几乎每一天,都有更实用的工具从这里流出,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只是这几天,随着郁邑的扩张大业越发的紧张,乡舍大门开关的次数也在逐渐的变少。

    君臣两开花,就和所有被主角轻松化解了阴谋的二逼前期反派一样,郑太公的屋子里,这几天的气压越发的低沉,时不时的,只有太公的咳嗽声响起。

    “尔等说,南山荒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便按兵不动,而今,千亩良田已成,数百户国人皆为郁氏走狗,不知诸位母国间者,还有何,咳咳!有何见教啊!”太公很虚弱,几日前,郁生上山伐竹,一幕幕仍旧在他的脑海中浮现,郁生看了一天的竹子,流了一身的热汗,而他,看了一日,便留了一天的冷汗。

    傍晚往回走的时候,他也看到了南坡下,无数伏地拜倒的头颅,可能是因为春天傍晚
>>>点击查看《问鼎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