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问鼎春秋 > 问鼎春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开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问鼎春秋 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开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郁生目送者计成和智带着十几名打了鸡血的士卒开到了空旷的河谷地带,一脸得意的从战车上跳了下来,心满意足在三匹老迈的战马的屁股上各拍了一巴掌,便钻回到了屋子里。

    大堂上,计叟仍旧努力的在几块木渎上刻着字,他很着急,以至于脸都憋得通红,虽说记录的内容不过是方才郁生说的几条粗陋的军中赏罚规定,但在作者键盘下不过一分多钟的内容,在这个凡事都要雕刻的时代来说,便要花上上百倍的时间。

    郁生知道计叟很急,毕竟岁数不小了,搁在后世,遇上点急事,大不了拿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精神,掏出小本本,记上几笔,但在这个时代,他只能乘着自己的记忆还没有消退,便将这些字刻出来,毕竟,现在,还没有纸。

    没有纸,还有沙子嘛!

    郁生愣了一下,然后飞速冲出了房门,用一个废旧的陶翁在院子向阳的位置上挖了半瓮干砂子,回到屋里,哗的一下倒在了目瞪口呆的计叟面前,也不等计叟回过神来,便从案几上抽出了一根还没有写过字的竹简,之间插到了平铺的沙土当中,不一会儿,方才罗列的士卒升降之法,便清楚的出现在了两人的面前。

    辛劳数日的计叟苦笑着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刻刀“君子大才,老臣着实有些难以辅佐啊!”

    什么叫做挫败感,这才是真正的挫败感,计叟几十年案卷累牍,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遇到认可自己的君主,现在倒好,上天真的派给了他一个明君,只不过,这位君子简直是太过于贤明了,甚至就连速记这种琐事都需要君子来解决,这着实让他有些难堪。

    “计先生千万不要心灰,小子不才,只不过在乞巧之术方面略有研究,我还是之前那个意思,案卷之事,万不敢太过劳烦,您真的不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全都用在这些事情上面!”郁生真的是不敢让眼前这个劳模先生在这样将自己的时间都消耗在这种写写画画的事情上面了,对他来说,计叟几乎是现在唯一可以一用的文才,现在的郁邑,可以算得上是一片混沌,对他来说,独木难支的情况下,面前的这个看上去有些像后世劳模一般的计叟,便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了。

    “老臣惶恐!”还好,先秦时代的寒门士子却不像后世坐办公室的白领那样脆弱,稍微安稳了一下自己的心神,计叟很快就缓过了劲儿,再一次拿起了手中偌大的木渎,一字字将成军之后的赏罚之策雕刻上去。

    郁生也就不再催促,毕竟成文法便有成文法的规矩,法无禁者皆无罪,哪怕在后市,每年无数的新法颁布,仍旧会出现法律无法涉及的区域,对他和计叟来说,所有的法令,都必须要付诸于文字。

    郁生拿起刻上文字的木渎,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沾满墨汁的笔,一点点的将漆黑的墨色填涂到龙飞凤舞的篆书上。

    无奈啊无奈,后世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虽然贫弱,但至少也是天下七雄之一,千里之国,百万之众,故而,两年之内,连出三批成文法,从此,法文皆备,秦国上下,焕然一新。

    而到了他这里,当下能够进行相关工作的,却只有他和计叟,郁邑识字的人就不多,而这些人非富即贵,基本上全都是郑太公那一边的,无奈,也只好先将要紧的框架搭建起来,好就好在现在摊子还算小,法文不足的地方,自然可以通过他这个穿越客人为操作,日后,在一点点的补全法令。

    一片片木渎渐渐写完,郁生的眼神却越发的坚定,与人斗,其乐无穷,他明白,越发明白,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从别人手中抢夺资源实属难免,而这第一刀,不可避免的,要砍在郑太公的脖子上了。

    “君子,木渎撰写完毕,不知在何处公布为好?”计叟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慢慢的坐直了身体,他明白,君子连撰写法条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够让自己先放下,定然是有图谋。

    “连带着昨天颁布的勋爵田亩相关法条,一并挂到邑门侧,另外,让计成带上两个嗓门大点的士兵,在晨昏之际向来往国人宣讲咱们的新政,”郁生不动声色的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另外,先生,我们最好让兴找上几个当地人,我想,国人摄于太公威望,可能对我们还持观望之势,我觉得,我们要多多和四野之地的野人交往一下了!”

    计叟也不说话,只是淡淡的抚着自己的胡须,眯着眼睛,思索着郁生的应对之策,半晌,才缓缓的开了口:“君子,按照之前我们的谋划,纳四野之民以扩民,是为既定之策,但我问一句,伊洛附近的戎狄,是否也在招揽之列。”

    计叟的一席话,让郁生陷入了沉思。

    小邑周战胜大邑商之后,通过周公、召公两代人的努力,通过分封,建立了一个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就像是一颗颗明亮的星辰一般,将华夏的大旗,点缀在了无数的戎狄包围之中。

    几百年的时间过去,虽说整个中原基本上都已经被诸夏瓜分殆尽,但在城邑之外,仍旧有不少戎狄的部落,少则数十,多则上千,在广袤的大地上往来如风,不断的迁徙着。

    就洛邑附近来说,城濮之战之后,除了向晋国割让了河内之地外
>>>点击查看《问鼎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