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荒团 > 大明开荒团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八章禁海风波(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开荒团 章节目录 第八章禁海风波(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于怎样和五国联军作战,崔秀已经有了计划。    崔秀走到海图前,指点着海图道:“渤海海峡很窄。进出渤海的通道就是这几条,咱们把别的水道封了,只留老铁山水道。要打,咱们就在老铁山水道打!”  老铁山水道北起大连老铁山,南到北隍城岛,宽30余里,长90里,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水道。有渤海湾“咽喉”之称。  这30里宽的水道可不是什么通衢大道,而是有许多暗流,回流,流向不定。一不小心卷进去,任你是大型战舰,也有船毁人亡的可能。  更何况老铁山水道多雾,尤以现在6月左右为最多,持续时间也长,有时甚至3-4天不开晴。后世这条水道曾被称为“东方百慕大”,不知有多少船沉在这里。可见何等凶险。  方素仔细看了海图的复杂标记,点头道:“这战场确是好战场,可是有个难度,那就是如何保证联军不会走其他水路?”  崔秀道:“有实践号带路,何愁敌人不上钩?这老铁山水道也分做几条,靠近老铁山的有一条凶险水道,叫做阴阳路,就让实践号把他们带进去!”   方素有些担心道:“阴阳路,听名字也不是好路路径。实践号进入这水道,安全如何保证?”  崔秀道:“其实所谓的阴阳路,不是什么死路。是说这水道半路有回流,一个不好,是要翻船。操作好了,就被洋流带着兜个圈,走上归途。很难从这条水道进入渤海。”  方素更是担心:“万一实践号翻船咋办? 这可太凶险了,不行不行!”   崔秀道:“这水道对别的战舰凶险,独独对实践号,却没什么凶险。风帆战舰前进一借风力,二借洋流,这几天都是西南风,帆船逆风前进,洋流再突然转个方向,怎么来抵抗?只能兜个圈子了。”   方素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实践号根本不借风力,自然可以逆流而上。而且实践号方不方圆不圆的,就算被洋流带的转向,也很容易就来一个安全转弯。可是就算联军这条水道走不得,不会重寻别的水道? ”   崔秀道:“其他水道走不得,咱们封海!”  “封海?”方素疑问道。  崔秀道:“对,封海!我会派人通知大明和其他各方船只,除了老铁山水道,其余水路禁行。我们把其他水道,多布置水底炮,也就是大师兄说的水雷,联军敢进去,就炸翻他们。老铁山其他水道,基本都被咱们火炮控制。控制不到的,也给他布上雷。只要看住水道不让咱们自己人中招就可以。”  方素见有这妙法,也大赞可行。   所谓水底炮,就是简版水雷。大明早在20年前对日作战,水底炮就已经开始使用。  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大明那个时代,就能用木箱盛放炸药,漂浮在水中,一触就炸。这可是世界水雷的开端。  当初李易见了这简版水雷,也赞叹不已。命令军工科研组,继续研制更具威力的水雷,有朝一日可以拿上战场。这个东西使用环境受限,毕竟在大洋上很难有效布雷。只有固定水道,才是它发挥作用的地方。今天,存储在旅顺港的水雷,终于派上用场了。  联军在威海卫外,遭遇的走舸,正是四处传达封海令的。当然,他们也有另一个任务,引领实践号,带着联军进老铁山水道阴阳路。   崔秀在南海独断专行惯了,早忘了这里是渤海黄海,是人家大明地盘。 在人家地盘上,他不但没有任何自觉,居然还发了一个封海令:渤海海峡禁止任何船只进出,必须要进出的,也得经开荒团批准,走老铁山水道。这一下可是厕所里丢石头——激起民愤了。  山东大明水师卫所林立,比如东莱等卫所在渤海,威海等卫所在黄海,相隔就是一个渤海海峡。如今你崔秀一句话,就里不出外不进了?你考虑过主人的感受吗?这都什么事啊。。。。。。   山东各卫所几乎都觉得是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可是眼睁睁看着开荒团的走舸、战舰,忙忙碌碌,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开始布雷封海,他们也无法可想。  人家崔秀敢这样做,就有这样做的底气。告诉你一声就是给你面子,你自己可别把这面子搞成麻袋片子。惹怒开荒团是什么后果,哪个大明官兵不知道?  所以山东各卫所,几乎都做出了一致行动:星夜派人进京,报告给兵部定夺。  所以万历帝的案头,最先到的就是崔秀封海令,接着就是五国联军要求租借威海港口的提案。  开荒团一日比一日兴盛,让万历帝感受到空前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万历帝亲政的时候越来越多,尤其是有了大事,几乎都是最早临朝的人。  万历帝挥舞着崔秀的禁海令,对着满朝文武咆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何况黄海渤海,都是大明自古以来的内海!如今开荒团居然不经我们大明同意,擅自封海,你们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机灵的大臣已经听明白了,万历帝纠结的是开荒团封海没有履行手续,并没有质疑开荒团封海的合法性。这就是一个风向标,下面大家的发言,当然应该以这个为基调。  可万历时代,大明朝廷最不缺捣蛋的人。万历刚说出“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有人接了一句“不能忍也得忍”。  这一句,把万历帝噎得差点儿背过气去。这还是端我饭碗的大臣吗?站谁立场上说话呢?  万历帝怒目看去,神色就缓和许多。原来是兵部左侍郎杨镐。  杨镐在兵部,没打
>>>点击查看《大明开荒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