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荒团 > 大明开荒团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章大明朝议(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开荒团 章节目录 第三章大明朝议(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不是江南塞北,想去哪去哪?听说还常常是孤身一人行走?”    礼部尚书何宗彦道:“李易能安然行走,还不是万岁治民有方,四海升平。。。。。。”    万历道:“何尚书,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在这灾民遍野的时候,说这话就不脸红?你不脸红,我也脸红。”这一句,真让何尚书脸红了起来,这马屁拍到蹄子上了。万历看何尚书的囧样,也不为己甚,说道:“不谈这个事儿了,还有奏议吗?”    大家知道,万岁这是烦了,想退朝了。可是正事没办呢。    兵部尚书黄嘉善出班跪倒道:“万岁,臣有本启奏。今年辽东将士,粮草不济,冬衣不济,饷银不济,眼看过年了,军心不稳,再不抚军,很可能会出大事。”    万历不乐道:“什么大事?莫非这些兵想造反不成?”    黄嘉善道:“万岁忘了辽东矿税酿成的兵变?”    万历一下无语。    当时他派了太监去辽东,横征暴敛,多城士兵鼓噪哗变,最终朝廷费了巨大财力,才平息此事。如今旧话重提,也让他心下一惊。    黄嘉善继续道:“如今这些军卒恐怕不会从京师要粮草了,把他们逼急了,恐怕他们会学辽阳,直接去投了开荒团。这事可不可不防。今年开荒团的粮食,多得堆成了山,实在没地方放,只能喂猪。我们的士兵却饿着肚皮。老臣多次上表,不见万岁批复,现在再不筹措粮饷,恐怕这一过年,辽东就会有许多城,不再是大明的了。”    这黄嘉善可不是危言耸听。过去士卒没去路,不得不在大明苦挨,如今有了这开荒团的去路,真随时就会跑路。    万历帝也变了脸色。可是他也想不出办法。把福建水师卖了1000万两银子,杯水车薪,军队拿去的钱还不够还积年陈欠。这天下东也闹灾,西也闹灾,窟窿都堵不过来,现在还哪有银子贴补辽东?    何宗彦对万历叩首道:“老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黄尚书。”    万历道:“你说吧。”    何宗彦问黄嘉善道:“黄尚书,你的辽东士卒,现在的作用是什么?”    黄嘉善道:“士卒职责,当然是保国安民。”    何宗彦道:“辽东已经全是开荒团的地盘了,黄尚书确定开荒团需要您的士卒保护?”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殿里,立刻嗡嗡声一片。    这辽东各城,肯定是聋子耳朵——摆设了。仔细一想,居然出了浪费钱粮,什么作用也没有!    开荒团纵横辽东,如今可不是当初的几千人马,而是十多万人。李胜义雄踞辽东,宵小辟易,努尔哈赤都跑得远远的,逼得去朝鲜开辟地盘了。    辽东士卒,眼看移民多得是粮食,换从前,早去抢了。现在借个胆子也不敢。恐怕李胜义在暗处,就盼着他们能骚扰一下百姓,好给他个借口,勒索一下大明呢。    历史已经证明多次证明:李胜义就属于混蛋加三级那种人,蛮不讲理,横行霸道。谁和他做邻居,都倒了八辈子霉,怎么敢把算盘打到他头上?    现在连那辽东移民,见了大明官兵,都是耀武扬威,一脸贱相,写满了“你打我啊,老子就在这里,以前你们不是挺牛的吗?”可官军敢碰这些移民吗?那都是上了保险的,移民受了损失,保险公司就要赔钱。保险公司一赔钱,就会唆使李胜义十倍百倍讨回损失。这辽东官兵谨小慎微的过日子,生怕行错踏错,这样官军,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何宗彦继续道:“依我看,辽东那些孤城,实在没存在必要,不如都卖给李易,我们撤回关内吧。”    万历帝其实对祖上在辽东设城,也是诸多不满。    看看历史,无论秦汉宋唐,哪朝哪代,就算再强大,也是给关外人一个封号,进行羁縻:你们自己玩去吧,绝不会直接出兵。    原因其实很简单,关内人不愿意去辽东,统治一帮蛮人,有意思吗?能收上来赋税吗?    大明直接出兵统治关外,说好听的是开疆拓土,实际上呢?这建国200多年,填在辽东的银子可海了,从辽东得到了什么?出了无休止的的反叛,无休止的战乱,把国库打得越来越空虚,简直一无所获。    如果当初大明像秦汉唐宋一样,只在辽东设羁縻州,给辽东人一个封号,自己只守住长城一线,大明可省下上亿两银子,又怎么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万历帝一直认为:出兵直接占领辽东,就是大明的错招昏招。可惜祖宗基业不可弃,不然他早收缩回长城一线了。    何宗彦对万历道:“臣以为:不如趁辽东还有些价值,赶紧卖给李易,迟了,恐怕一分钱也到不了手,那些士卒就把城池出卖了。一旦那些城池白白落入李胜义手中,谁能去讨得回来?”    何宗彦这一句话,让所有人茅塞顿开,也立刻多了紧迫感。    对啊,这些城池白白的便宜给开荒团,不如换俩钱花。这事得急着办,迟则生变。    奇葩的一幕再次上演:没人讨论祖宗基业可卖不可卖,讨论的都是卖多少银子。    大明这一代,官员工资历史最低。    拥有最大的权利,拿最低工资,这不是胡扯吗?所以大明几乎无官不贪。    更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官员家属经商,反正你给那俩工资,不够格人情来往钱。不赚点儿外快还活不?    商人的头脑,都是利益第一。如今这些大臣从利益
>>>点击查看《大明开荒团》最新章节